把「慢」當作「釀」的過程,陪孩子在過程中認識自己。
看到書中這一句話時,我真的再一次地被徐老師療癒,相信很多父母和我一樣的經驗,在很多親子衝突的狀況都是因為「急」,一次又一次的爆炸和磨合中,親子的關係是越來越負面和疏遠,尤其是主要照顧者更容易長期陷在生無可戀的疲憊之中😔
家長如何有技巧性地"慢"下來等孩子?
一定要拜讀擁有雙寶的母親-徐瑜亭老師:看她從科學探究親子日常的愛恨糾葛,輔以愛的叮嚀『同理與耐心,溫暖平靜孩子的心。』
在徐老師第一場的新書發表會時,她提到第一個章節是全書最喜歡的部分,每一小篇都記錄了六位媽媽一段育兒時光的心路歷程,尤其是每篇故事後都有六位媽媽的真心話小記,每一則都是讓我紅了眼眶鼻酸落淚,因為我知道她們事後能在書中說得雲淡風輕,其實都是扛起那些重重的育兒累事、最後是輕輕放下那些低潮折磨,那過程是多麼的不容易!我也曾走過那些煎熬……如果妳/你正面臨育兒低潮時期、還是正準備迎接新生命到來卻徬徨,可以藉著這六位媽媽的心情故事,做為「原來不是只有我這樣」的安慰。
一位阿克媽媽這麼說著:把問題看淡一點,多多享受再也不會回頭的親密快樂時光。
小恩媽:接受自己在教養路上不斷的犯錯,但期許自己有修正的機會,才能陪著孩子一起面對每個階段的關卡。
小天媽更是想和過去的自己說:妳永遠沒有準備好的那一天……,在最後,這些滋味都會成為妳和孩子之間連結的養份。
第一個章節後半段,徐老師會統整幾個常見育兒挑戰,並授予對應方法抒緩父母的焦慮,其中有一段更是點破現代少子化育兒中親子衝突常見的現象「過度把孩子視為自己人生的全部,便會讓孩子承受太多期待和壓力……」,這便讓我想起之前公視那一部熱播的妳的孩子不是妳的孩子!
第二章節,徐老師細聊關於孩子的九大天生氣質,我有嘗試將五寶們在書中提到的天生氣質中做歸類,不過隨著徐老師一字一句的步伐才發現:原來天生氣質不一定是一輩子,或許在不同年紀和不同情境下,都會有不同的氣質展現,每個氣質過多過少都是過猶不及。
徐老師會依據各個不同氣質提出有解的「因材施教」辦法,我簡單舉出其中一個氣質關於注意力分散度,以及其中一個辦法:
注意力高度分散的孩子,被大人責罵也依舊改不了分心的行為!➡允許孩子分段完成活動/作業,幫助孩子建立成就感,激發孩子更專心投入每項事務。
注意力分散度低的孩子,雖然專注投入,但媽媽叫他穿鞋出門或洗手吃飯也無法察覺,依舊沉浸在自己的遊戲或活動中。(其實這有一點危險,走在路上沒辦法察覺到身邊的異狀,發生意外可能會很慘重)➡善用計時器,建立時間概念,以計時器的響聲取代爸媽的吼叫。
書中還有提到其它氣質,黏TT反之太無警覺心…等等,都是日常所見困擾爸媽的育兒難題,與其哀聲嘆氣怨孩子天生氣質不好,用不耐和憤怒吼小孩,其實徐老師有提出更多好方法讓爸媽緩一緩。
第三章節徐老師談到了關於手足,手足之爭無疑是家有二寶以上的家庭最困擾爸媽的育兒難題,徐老師其實在很多座談會上都曾經說過兩個重點:
爸媽不當法官,而是當檢察官。
手足相處需要大人很有心機的營造。
在這個章節,徐老師以育有兩子的親身經歷暢談大二寶的心理,父母要如何沉住自己的情緒去看待;手足之間的爭吵和相親相愛又該如何去化解與連結。
因為我曾經有參與過徐老師在手足議題的分享座談,那一次點石成金,讓長年吼媽的我功力大增,對於手足之間的處理方式都越來越正向,尤其我最有感的是書中提到另一本書的觀點「道歉時的五種道歉語言」,這個是黃瑽寧醫師也常掛在嘴邊的一套道歉程序:
.表達後悔:「對不起」
.承擔責任:「我錯了」
.彌補賠罪:「我該怎麼做才能補求?」
.真誠悔改:「我會努力不再犯」
.請求原諒:「可以請你原諒我嗎?」
現在都是五寶們已經熟練的道歉SOP,不過不被原諒的時候該怎麼辦?
不要緊,徐老師接著在書中分享手足教養四原則:足夠的愛、建立家規、學習相處、談情說愛
只要爸媽一再努力的練習,我們可以讓手足是可以做一輩子的依靠,而不是老死不相往來。話說光是引導五寶們練習道歉SOP,練習了一個月之久,現在他們的道歉都會依循這個SOP,如果有說錯還會立馬被對方糾正:不對啦!你還沒說到……
第四章節由徐老師從腦科學角度,告訴爸媽如何引導孩子處理情緒,其實這一個章節非常的有趣,因為不止是孩子,甚至是大人都會有被情緒綁架的時候,在第四章開端,徐老師提到掌管思考決策和控制情緒與同理心等較高階能力的大腦皮質層必須要等到二十幾歲後才會成熟,過往多數爸媽指責孩子壞脾氣、不會想,終於有正當理論為孩子出口氣‼不過也不能因此就放牛吃草冀望孩子二十幾歲突然開竅變得EQ情商高,正向的情緒處理是需要練習的,怎麼練習呢?孩子發脾氣時大人要怎麼和孩子的壞情緒溝通?當我們被盧小小的孩子惹到情緒高漲時,大人要怎麼樣即時踩剎車?
其實現在很多大人也很需要,否則為什麼虐兒、憂鬱、自殺的新聞消息總是屢見不鮮,這一個章節讀完感觸良深,因為我以前就是非常情緒化的媽媽,讓大二寶很無所適從,覺得明明是同一件事,為什麼媽媽心情好的時候就沒事,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會打人處罰和破口大罵,如果我能早一點知道如何處理自己和小孩的情緒,或是說這些觀念早在上一代就廣為流傳,是不是這一代父母的育兒幸福感指數會很高,而不是讓情緒綁架了自己以及孩子,過去社會新聞中的憾事就能避免許多吧。
延續前面四個關於親子間的互動相處和處理情緒議題,第五六章節是探討0-6歲的身心發展評估和遊戲引導,徐老師透過真實案例分享讓家長不用怕!好幾年前這個身心發展的觀念在父母圈裡是很薄弱的,因為我們拼湊著上一代的建議很多時候都得到「大雞晚啼」的結論,因此不少孩子都錯過了黃金期,父母更是極度絕望「為什麼我生出的孩子有問題」,還好現在嬰幼童在打疫苗同時,醫師都會配合發展評估,讓父母及早發現做些應對。
曾經二寶就因為雙手無法支撐住身體頻頻倒下,而被醫生評估肌力不夠、發展遲緩,當下的恐懼無法言喻,不斷地自責心想:我做錯了什麼?怎麼會生出遲緩兒!
當然,後來多多訓練二寶的肌力,現在她反而是五個孩子裡手腳最靈活,運動時肌耐力最強,還能跳出曼妙舞姿的國標。
還有四寶曾在去年被幼稚園老師判斷認知遲緩,好在經過我咨詢專業的職能治療師與我們不急躁的耐心陪伴下,發現四寶其實只是想法比較特別的孩子。
跟不上發展評估,並不代表孩子生病了,請放寬心,現在許多職能治療師都有衛教很多對應遊戲方法,在家父母都能陪著孩子多練習,實在沒辦法?!求診並不是件丟臉事,讓專業的醫師和職能治療師團隊介入協助,會發現原來孩子只是慢了一點點。
章節走到第七、八回,根本是今年度我最需要的,即使家裡已經有國小生的大二寶,但我仍舊是徬徨,主要是大二寶是女兒,在進入幼兒園的團體生活時從來都不曾擔心,可是三四寶是兒子…三不五時就讓媽媽我被幼稚園老師叮叮叮叮叮叮叮嚀…叮得滿頭包😔所以今年三四寶即將升小一,讓我心生恐懼,小學的生活和老師又是一層新的變化和挑戰,不如幼稚園自在輕鬆可以"等"孩子。不過,書中徐老師提到接納孩子與生俱來的特質、陪伴孩子正視自己的恐懼,細心的分享她自己陪伴兩個兒子學齡兒童的好玩法,我深深的吸了一口氣,今年的暑假會過得…很精彩吧🤦♀
推薦父母一定要入手的好書,誠如推薦序中黃瑽寧醫師提及:教養是一場無止境的探索,探索孩子的內心世界,努力成為孩子的供應者、保護者與陪伴者。唯有當父母願意拋開育兒的刻板印象,願意「從心學教養」,生養孩子才會成為一件美好、幸福與豐富的人生經驗。
曾經有粉絲私訊詢問我「為什麼妳總是一再入手許多教養新書?」
教養書就是我的字典,突然忘記的時候,我去翻一翻安定心神🙏
不是看過的教養書沒用,因為教養沒有萬用公式,方法有很多,但是我會忘記…所以只能一再溫習!生活中總是有許多鳥事會磨滅父母養育孩子的初衷,花時間讀上一本又一本或許理念相仿的教養書,都能讓我再一次的鼓起勇氣和信心,陪五個孩子一起變成越來越好的人。
從心學教養📚
💝博客來 https://reurl.cc/Eexr1
💝金石堂 https://reurl.cc/lAmoj
💝誠品 https://reurl.cc/q675p
💝學思行 https://reurl.cc/0RApY
💝MOMO https://reurl.cc/5QpKq
-
我和5寶們的日常動態FB瞧瞧👀 https://www.facebook.com/moinmama/
👄人妻媽媽媳婦什麼事都能LINE我聊➕ https://line.me/R/ti/p/%40moinma
🎬訂閱我的YOUTUBE頻道,好片不LOSE▶ http://user50862.psee.io/DJJTK
花嘍MOIN超多好照的IG📸 https://WWW.instagram.com/94moinma/
合作邀約e-mail📩 piettwu@gmail.com